山东财经

资本热捧增长乏力 全国4000余家生鲜电商仅1%盈利

国内财经 时间:2017-02-10 09:58 点击: 作者:综合 来源: 网易
[导读](原标题:资本热捧却增长乏力 全国4000余家生鲜电商仅1%盈利)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去年开始不少人发现,生鲜电商忽然火了起来,从时令水果,到各种海鲜,网络电商的销售模式给大家的果盘和厨房带来一种全新的采购模式。不仅如此,一大批互联网

(原标题:资本热捧却增长乏力 全国4000余家生鲜电商仅1%盈利)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去年开始不少人发现,生鲜电商忽然火了起来,从时令水果,到各种海鲜,网络电商的销售模式给大家的果盘和厨房带来一种全新的采购模式。不仅如此,一大批互联网人士纷纷做起了生鲜电商的生意,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中国等互联网企业也投身其中。

日前,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宣布完成由联想创投和浙商创投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资本对生鲜电商的热情还在持续蔓延。然而业内分析指出,硝烟弥漫的生鲜电商战场上,盈利的企业终究是少数。有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更是巨额亏损。

面对普遍的亏损,生鲜电商的优胜者必然是那些资金实力雄厚、能够熬过行业洗牌的企业,所以也有人说,生鲜电商的投资,已经成为“土豪的游戏。”那么,作为电商领域的后起之秀,生鲜电商该如何走出“赔本赚吆喝”的窘境呢?

刘小姐是北京的一位白领,平时工作忙、加班多,很少有时间专门去超市采购水果。有一次她在网购商品时,看到一个生鲜商品弹窗,点进去发现,这个网站竟有她平时爱吃的水果。尝试买了一次之后发现还不错,于是她开始和周围的朋友一起组团网购水果。

近年来,和刘小姐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买蔬菜水果以及海鲜、肉类等生鲜产品。然而在日渐火爆的交易背后,也逐渐暴露出这个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少消费者说,在网上购买生鲜,几乎沦为了“踩地雷”的游戏,运气好,东西还算如意;运气不好,东西品质不如预期,也只好自认倒霉。

消费者说:“比如草莓,上次试吃还是蛮好的,但大家买的,质量就很不稳定。有可能给你试吃的是优等品,但买到的比较劣质。”

生鲜电商被称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块肥肉”,可见这一领域的吸引力和商业价值。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委员会专家龚铂洋认为,是资本推动了行业的迅速成熟。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整个生鲜产品的零售总额大概有2.5万亿,线上交易仅占1%,处于起步阶段。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巨头进入这个行业,同时也有很多高管创业都选生鲜领域,也可以说是一个资本驱动下的市场。

与此同时,生鲜食品是网购食品中的高危产品,因为保质期短,很容易出现腐烂变质。但这通常不是商家故意或明知的行为,大多是在物流运输中出现的问题。而数据显示,目前电商领域的的生鲜项目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说,这也折射出生鲜电商目前非常戏剧性的生存状态:一方面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经营状况堪忧。目前,商超的生鲜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发展到电商领域一定会赚钱吗?大家为什么要做呢?其实商超做生鲜的目的不是要从生鲜上赚钱,而是生鲜是生活日用必需品,老百姓肯定经常买,有这个产品配备,就可以提高客户黏度,吸引消费者不停去光顾这个网站。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生鲜物流配送体系。由于缺乏足够的“最后一公里”冷链支持,生鲜电商不得不选择泡沫箱、冰袋等包装,还得再支付运输费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指出,与国外专业冷藏车、专业配送人员和发达的运营管理系统相比,大部分生鲜电商还缺乏行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根据测算,目前农产品特别是生鲜电商,每单的物流成本大约40块钱。如果客单价低于200块钱,基本上是要赔钱的,因此品类的选择特别重要。很多电商卖什么阿拉斯加的鳕鱼、智利车厘子等,都是高端的,就是为了选择高附加值的品类,从而提高客单价。第二是冷链的配套,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因为社会配套还不完善,很多企业自己去做冷链物流,导致投资周期比较长,回报比较低,也拖累了电商。

此外,专家指出,我国农产品生产分散化,也让生鲜电商缺乏在上游的控制力。为避免投诉,生鲜电商不得不在购买货品后自行分拣选货,这必然带来货损的进一步提高,加之生鲜电商的货源渠道和线下实体区别不大,议价能力并不高。

赵萍认为,首先,要使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快速提升。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引导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减少在产地和流动过程当中的损耗。第二,要加快冷链物流的社会化,鼓励更多企业投资到冷链物流行业中,创造机会使冷链物流企业与电商企业有更多对接,形成“干线物流+就近配送”的物流模式,降低物流成本,保证产品新鲜程度。

 

  本文来源:央广网 作者:张明浩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鲁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鲁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鲁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鲁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鲁南财经网无关。4、鲁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首页 | 财经 | 三农 | 金融 | 理财 | 商业 | 网络头条 | 消费 | 资讯 | 证券

    Copyright © lunancj.com2017-2019 版权所有 鲁南财经网 工信部鲁ICP备17033825号 公安部网备37048102006105号 技术支持:秀站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内容合作 |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