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贫困学生和家长在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助学贷款代办点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会在旁耐心指导。刚考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屈泉对记者说:“以前姐姐也是通过办贷款上的大学,那时要跑到市里去办理,现在镇上就可以办了,很方便。”
贫困生资助工作涉及千家万户。2016年起,广西要求各地级市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工作前移至乡镇一级,使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及家长就近从速办完相关事宜。目前,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代办工作已覆盖14个设区市30个县份的46个乡镇,各代办点根据情况精心选址,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办贷,有效避免学生及家长排长队等候或多次往返奔波办理业务等现象。
不仅如此,广西今年起在14个设区市的109个县份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电子合同工作。通过借助高拍仪、手写板、身份证读卡器等设备,实现贷款办理流程无纸化操作,既减少了复印费用,又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充分体现“服务一线,方便群众”的宗旨。
贷款方便快捷,还款也实现“一键搞定”。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副行长吕军告诉记者:“我们和支付宝、银联、银行都建立了合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取任意方式进行还款,无须再找固定网点还款。支付宝还款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还款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全部由银行承担。”
“感谢助学贷款好政策,解了我们一家的燃眉之急。”钦南县那彭镇英学村贫困生梁培明家庭有5口人,一家人挤在简陋的红砖房里生活,父母年过半百,主要靠种植甘蔗和辣椒维持生活。今年梁培明考上上海海事大学,通过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广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及钦州市困难学生补贴,学费、路费、生活费等问题均已经得到解决,不日将踏上大学征途。
2007年以来,广西全面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在各个学段实现“全程覆盖、无缝衔接”,贯彻落实党委、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今年8月15日至9月15日,广西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全面开通资助热线电话,并向全区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发送资助政策短信,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咨询、求助和投诉服务,确保第一时间为贫困学子解决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总督学黄华吉说:“今年,我区建立了助学贷款救助机制,出台了《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救助实施细则》,对死亡、失踪的毕业借款学生和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毕业借款学生,可以申请一次性代偿全部应还本息;对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类毕业借款学生,患有重大疾病类毕业借款学生或家庭成员以及经济收入仍特别低或失业的毕业借款学生,可以申请代偿当年部分应还本息,切实帮助特困借款学生解决毕业后家庭经济困难。”
广西自2008年试点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以来,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其间,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已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36.4亿元,受益贫困学生超过90万人(约216万人次),贷款余额85.25亿元,发放额、贷款余额、受益人数均全国第一。据统计,广西40%以上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获得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支持,大大缓解了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情况。一大批学子通过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彻底改变了自己及家庭的贫穷面貌。(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 袁蕊 责编 赵怀朴)